摘要:從東部集群到西部樞紐,萬卡算力如何重塑千行百業? 在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90后海歸高圣哲的團隊僅用半年就完成了一款30億參數工業巡檢大模型的訓練。“若沒有這300P算力支持,這種規模的項目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和十倍成本。”他望著閃爍的服務器感慨道。 而在河南鄭州,...
從東部集群到西部樞紐,萬卡算力如何重塑千行百業?
在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90后海歸高圣哲的團隊僅用半年就完成了一款30億參數工業巡檢大模型的訓練。“若沒有這300P算力支持,這種規模的項目至少需要兩年時間和十倍成本。”他望著閃爍的服務器感慨道。
而在河南鄭州,空港智算中心正以10000P算力集群推動中部地區智能升級,其DeepSeek-R1模型上線首周日均API調用量就突破百萬量級。從東部的杭州算力小鎮到西部的慶陽“中國算谷”,一場由國產算力引領的產業革命正在重構中國經濟的DNA。
算力新基建:30城“智腦”編織全國算力網
2025年,中國算力版圖迎來歷史性擴張。據《智能計算中心創新發展指南》數據顯示,全國超過30個城市正在建設或提出建設智算中心,已建、在建和規劃中心數量突破40座。
這些“城市智腦”的算力規模令人震撼:
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提供300P算力,每秒可完成30億億次半精度浮點計算,相當于150萬臺高性能計算機同時運轉。
河南空港智算中心打造中部首個全量級DeepSeek-R1部署基地,10000P算力集群在今年一季度全面投運。
甘肅慶陽燧弘華創綠色智算中心建成5萬P算力集群,綠電占比超65%,未來將達90%。
“東數西算”工程正在重塑算力地理版圖。傳統算力資源高度集中在東部地區的格局被打破,中西部地區憑借能源優勢和氣候條件,崛起為新一代算力樞紐。
在寧夏,數據中心到戶電價不高于0.36元/千瓦時;在烏蘭察布,智算中心PUE(電源使用效率)指標降至1.47,逼近理論極限。算力資源正像水網電網一樣,形成全國一體化調度網絡。
綠色算力革命:從能耗黑洞到低碳引擎
2025年3月,燧弘華創慶陽智算中心的控制大屏上,一組數據引發行業震動:通過“新能源+算力”模式,其單位算力能耗較傳統數據中心降低40%,綠電占比達65%。
這標志著中國算力產業邁入綠色躍升新階段。
液冷技術成為這場革命的核心武器。在聯想與燧弘華創聯合部署的AI服務器集群中,浸沒式液冷技術突破600W散熱極限,相變材料創新推動能效比達到新高度。
阿里云張北智算中心的PUE降至1.07,幾乎追平理論最優值。綠色基因不僅響應“雙碳”戰略,更在成本側構建了競爭優勢——當東部企業還在為每度電1元的峰值電價焦慮時,西部智算中心已能提供便宜30%的算力服務。
“算力競爭已從規模擴張轉向綠色低碳的高維博弈。”燧弘華創執行總裁唐鋒指出。這種轉變帶來經濟與環境雙贏:慶陽智算中心128億投資背后,是噸碳減排量轉化成的真金白銀。
百業智能革命:當算力成為產業“新氧”
西安圣瞳科技的工業巡檢大模型正在煤礦深處運行。它能同時監測傳送帶堵塞、皮帶跑偏、機艙漏油等十余類隱患,將事故識別效率提升20倍。
這只是算力賦能產業的冰山一角。隨著百P級算力深入千行百業,傳統產業正經歷智能化蛻變。
智慧交通:告別擁堵時代
中科視語研發的“秦嶺·秦川交通大模型”正實時分析著城市路網數據。該系統能在10秒內生成信號燈優化方案,使西安高峰時段主干道通行效率提升33%。其毫米級病害識別能力,讓道路養護成本下降45%。
生物醫藥:顛覆研發范式
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研究人員通過阿里云飛天智算平臺,構建了“超大規模蛋白—配體復合物動力學數據集”。原本需要數月的計算任務,現在72小時內即可完成,為靶向藥物研發提速5倍以上。
智能制造:重構生產邏輯
在吉利研究院,聯想萬全異構智算平臺支撐著2萬CPU核心的HPC應用。該平臺不僅完成制造仿真的私有化部署,更通過FSD國產化授權賦能車載交互系統開發,使新車研發周期從36個月壓縮至28個月。
據《智能計算中心創新發展指南》測算,當智算中心實現80%應用水平時,城市對其投資可帶動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增長2.9-3.4倍。
東數西算:一盤大棋下的區域共贏
2025年初,當杭州代表疾呼“補貼算力電價,防止西部虹吸效應”時,一場關于全國算力資源平衡的大討論被推上風口浪尖。這折射出“東數西算”戰略實施中的深層博弈。
“東數西算”工程啟動三年后,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全國一體化算力算網調度平臺通過智能調度機制,實現算網供需高效匹配,使整體服務時延降低90%,節省50%公網帶寬成本。
在慶陽智算中心,聯想的技術團隊創造了一項紀錄:通過異構算力調度技術,單機支撐158用戶并發使用DeepSeek滿血版,響應速度達毫秒級。其極限吞吐量突破8000 tokens/s,刷新企業級AI體驗標準。
燧弘華創與聯想共建的“算力門店”模式,將高端算力轉化為可觸達的普惠服務。這種創新使東南沿海的制造企業能實時調用西部算力資源,實現“東腦西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