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數字經濟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的當下,數據要素已從技術資源升維為戰略資源,成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核心引擎。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旨在破除地方保護主義,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結合當前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態勢,這一行動不僅是對傳統市場壁壘的清理,更是數字經濟時代下推...
在數字經濟重塑全球競爭格局的當下,數據要素已從技術資源升維為戰略資源,成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核心引擎。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旨在破除地方保護主義,促進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設。結合當前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態勢,這一行動不僅是對傳統市場壁壘的清理,更是數字經濟時代下推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關鍵舉措。數據要素充分涌流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將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數據要素市場作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數字底盤",其建設成效與市場準入環境密切相關,良好的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反過來也會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逐漸顯現助力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在市場生態構建方面,清理市場準入壁壘為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掃清障礙。深圳數據交易中心已形成"數據商-數據經紀人-數據投行"生態,2023年交易額突破50億元。在標準體系建設層面,工信部推動的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已制定694個產品數據標準,覆蓋鋼鐵、生鮮等12個行業,未來可推廣“數據要素國家標準認證”,解決跨系統數據互認難題。在產權登記創新層面,截至2024年底,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累計發放超370張數據資產登記憑證,業務版圖拓展至全國22個省市。這些實踐表明,統一開放的市場準入環境是數據要素高效流通的重要保障。2022年我國數字產業化規模達到9.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7.6%;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2萬億元,占GDP比重約為10%,數據要素反過來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乘數效應持續顯現。
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推動市場準入門檻清理還需要在制度創新、技術支撐和區域協同三個層謀篇布局。在制度創新層面,既要清理違規準入壁壘,也要加快完善數據產權登記、交易合規等細則。例如,2023年海南自貿港試點數據跨境流動“極簡審批”,企業數據出境審批周期大大縮短,市場準入審批大大降低。在技術支撐層面,通過"東數西算"工程等降低數據流通成本。例如,深圳市探索建立數據安全預警平臺,運用AI技術實時監測數據流動風險,市場準入合規成本大大降低。在區域協同方面,推廣京津冀、長三角等地的試點經驗,逐步消除數據要素流動壁壘。例如,深圳利用毗鄰香港優勢,試點“數據跨境流動白名單”,2023年深港數據互通量大幅增長。市場準入流通成本大大降低。
在數字經濟深度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數據要素已從基礎性技術資源躍升為國家戰略性資源,成為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核心驅動力。當前開展的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形成了政策合力,共同構成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輪驅動。一方面,通過破除地方保護主義、清理違規準入壁壘,為數據要素的自由流動創造了制度環境;另一方面,數據要素市場的蓬勃發展又反過來促進了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完善,形成了良性的互動循環。實踐表明,深圳數據交易中心、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等平臺的創新探索,以及"東數西算"工程等技術支撐,正在不斷降低要素流通成本、提升配置效率。隨著制度創新的持續推進、技術支撐的日益完善和區域協同的深化發展,一個數據要素充分涌流、市場準入暢通無阻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必將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推動我國從數據資源大國向數字經濟強國邁進。這一進程不僅將重塑國內經濟發展格局,更將為全球數字經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